甘孜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

文章來源: 甘孜州産業投資集團   發布時間: 2019-08-01 17:44:58   點擊次數: 0

1986年6月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86年7月12日四川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

根據2005年3月31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2006年3月31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對于修改〈甘孜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結合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擴展特點,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自治州),是四川省管轄區域內甘孜地區藏族人民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

自治州的轄區爲:康定縣、泸定縣、丹巴縣、九龍縣、道孚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色達縣、雅江縣、理塘縣、巴塘縣、鄉城縣、稻城縣、得榮縣。

自治州的州府設在康定。

自治州和州內各縣的區域界線一經確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變動。

第三條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以下簡稱自治機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是國家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

自治機關實行民主集中製的原則。

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下設區、縣的市一級的地方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行使自治權。

第四條 自治機關必須維持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維持各民族平等、團結,保證憲法和法律在自治州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堅持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下達的各項任務。

第五條 自治機關根據自治州的實際情況,在不違背憲法和法律的原則下,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自治州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擴展。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州實際情況的,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第六條 自治州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自治機關堅持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推進依法治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保障各民族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教育公民履行應盡的義務。

自治機關應當保障州內各民族的合法權益,鞏固和擴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爲。

自治州內各民族都有使用和擴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七條 自治機關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製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自治機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維持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或者社會公共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製度。

自治州內的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第八條 自治機關應當不斷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對州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爲基本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積極開展文化、科技、紀律、法製教育,大力擴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繼承和發揚各民族的優良傳統,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九條 自治州的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在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全面貫徹落實科學擴展觀,以經濟建設爲核心,擴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繼續鞏固和擴展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國家的關心扶持下,把自治州建設成爲團結文明、繁榮富強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二章 自治州的自治機關

第十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州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依照法律規定選舉産生。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代表的名額和比例,依照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關規定確定。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工作需要,可設立若幹專門委員會。

第十一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根據自治州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製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機關充分發揚民主,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的聽證製度。

第十二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在代表中選舉主任、副主任若幹人、秘書長、委員若幹人組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藏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應當有一定名額的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公民。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設立辦事工作機構。

第十三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自治州的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自治州人民政府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自治州人民政府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州人民政府實行州長負責製。

第十四條 自治州人民政府由州長、副州長和秘書長、委員會主任、局長組成。

自治州州長、副州長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或者罷免;秘書長、委員會主任、局長,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副州長的個別任免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自治州州長由藏族公民擔任。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組成人員應當配備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

第十五條 自治機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調整自治州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和人員編製,並報四川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十六條 自治機關以藏、漢兩種語言文字爲行使職權的工具。

自治州內的國家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派出機構的公章、牌匾和社會公益廣告、重要宣傳品應當使用藏、漢兩種文字。

民族鄉可以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

第三章 自治州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第十七條 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和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是自治州的國家審判機關和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分別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第十八條 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中應當有藏族公民擔任院長或者副院長,其工作人員中應當有藏族公民。

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並依法上報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提請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自治州的人民檢察院中應當有藏族公民擔任檢察長或者副檢察長,其工作人員中應當有藏族公民。

第十九條 自治州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審理、檢察案件時,對各族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自治州的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自治州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時,使用藏、漢兩種語言文字。製作法律文書時,應當根據實際需要,使用藏、漢兩種文字或者其中的一種文字。對不通曉藏族或者漢族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爲他們供應翻譯。

自治州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應當配備通曉藏、漢兩種語言文字的工作人員。

第四章 自治州內的民族關系

第二十條 自治機關保障州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

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衆,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共同建設甘孜藏族自治州。

第二十一條 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公民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範文字。

自治州的國家機關教育和鼓勵工作人員學習、使用當地通用的民族語言文字。

第二十二條 自治機關加強民族政策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衆都要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互相離不開的思想,都要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嚴禁侮辱、歧視和傷害各民族的言行,共同維持祖國統一和各民族團結。

第二十三條 自治機關應當關心州內其他少數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擴展,幫助他們解決制造和生活上的困難,照顧其特點和需要。

自治機關對聚居在州內的彜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凡具備建立自治縣或者民族鄉條件的,應當按照他們的意願幫助建立自治縣或者民族鄉。

第二十四條 自治機關在處理州內各民族的特殊問題的時候,應當與他們的代表充分協商,尊重他們的意見。

第五章 自治州的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

第二十五條 自治機關根據自治州的特點和優勢,以擴展生態經濟爲重點,自主地製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安排、管理自治州的經濟建設事業。上級國家機關安排在自治州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州根據有關規定享受減少或者免除配套資金的照顧。

第二十六條 自治機關堅持自力更生和國家扶持相結合的原則,深化改革,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培育支柱産業,加快擴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自治機關堅持以公有製爲主體,鼓勵、幫助和引導擴展非公有製經濟,促進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擴展。

第二十七條 自治機關對州內的土地、森林、礦藏、水流、草原、山嶺、濕地和珍稀動物植物等自然資源,依法進行統一管理和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占或者破壞。

自治機關依法加強對生態性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遺跡、古文化遺址和文化遺産的保護、建設和管理。

第二十八條 自治州實行資源有償使用製,對州內自然資源依法進行統一規劃。自治機關對可以由自治州開發的自然資源,優先合理開發利用。

自治機關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則,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資金、技藝和人才,幫助和保護投資産業的合法權益,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依法開發利用自治州資源和興辦産業。

第二十九條 自治州依法保護、管理、合理開發利用礦産資源,保障探礦權人和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製定優惠政策,鼓勵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到自治州投資勘查、開采礦産資源。

自治州內形成的礦産資源補償費除上繳國家部分外,其餘由自治州專項用於礦産資源的保護、勘查和開發。

第三十條 自治機關對各類旅遊資源實行先保護後開發、先規劃後建設的方針,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等旅遊資源,擴展旅遊産業。

自治州實行優惠政策,鼓勵州內外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投資開發旅遊資源,保護其合法權益。

自治州在開發旅遊資源時,依法保護旅遊開發區所在地居民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一條 自治州加強環境保護,保持自然生態平衡,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強化防災、抗災、減災措施,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達成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擴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步伐。

自治州在實施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方面,享受上級國家機關給予的利益補償。

第三十二條 自治州自主管理隸屬於自治州的産業、事業單位,需要改變其隸屬關系和管理關系的,應當征得自治機關的同意。

自治州轄區內的非隸屬産業、事業單位的工商稅務關系按屬地原則管理。

第三十三條 自治機關根據自治州的財力、物力和其他詳細條件,合理安排基本建設項目;除規定必須報請上級批準或者需上報平衡資金的項目外,凡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由産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招募引資和吸引民間資金投資的項目,本着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市場投資原則,實行核準製或者備案製。

第三十四條 自治州內的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自治州在林業建設中,實行國家、集體、個人等多種經營方式。宜林荒山荒坡,可承包給集體或個人種植林木,誰投資誰受益,依法采伐,長期不變。

第三十五條 自治機關實行森林資源類別經營,普遍護林,大力造林,管造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保護好天然林,實行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培育新的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覆蓋率。

自治機關在森林資源開發、林業基金使用方面,享有比一般地區另外的自主權。在州內計提的育林基金,全部留存自治州專項用於恢複和擴展森林資源。

自治機關對森林資源嚴加管護,嚴格森林資源限額采伐製度,嚴禁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亂占林地,嚴防森林火災,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

自治州全體公民有參與森林資源保護和植樹的義務。

第三十六條 自治機關加快畜牧業的擴展,建立和完善良種繁育效勞體系,增加畜牧業科技含量和投入,大力擴展生態畜牧業、特色畜牧業,推進畜牧業産業化進程,促進農牧民增收、農牧業增效、農牧區繁榮。

自治機關全面貫徹以預防爲主的動物疫病防治方針,建立健全動物基層防疫體系,對重大疫病、疾病實行強製性免疫。

第三十七條 自治州內的草原屬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自治州內的草場實行承包經營責任製,長期不變,允許依法進行各種形式的草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自治機關加強對草原的保護、管理、建設。加強草原生態變化監測、鼠蟲預測報工作。實行以草定畜,推行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輪牧製度,禁止超載過牧,對嚴重退化草地進行封育、治理。

第三十八條 自治機關推進制造擴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加大農業投入,因地製宜地擴展無公害農業和特色農商品,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促進農民增收。

自治機關繼續鞏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實行土地承包長期不變。鼓勵和引導農民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業制造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自治機關加快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效勞、農商品市場和對農業的幫助、保護體系,爲農業制造、技藝、市場信息等方面供應全方位效勞。

第三十九條 自治機關在國家和上級人民政府的政策、財政、金融、物資、技藝、人才等方面的幫助下,加大對州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盡快擺脫貧困。

第四十條 自治州依法對州內林木、林地、草原、草山和耕地等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界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證書予以確認,受法律保護;如需變動,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鼓勵集體和個人對荒山、荒坡、荒灘進行承包開發,保護承包人的合法權益。

自治機關實行土地用途管製製度,建立規範統一的土地市場。加強州內土地的管理,實行土地有償使用製度和基本農田保護製度,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合理利用和保護耕地。

自治州征收的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除上繳國家部分外,其餘部分由自治州專項用於耕地開發。

第四十一條 自治州內的水資源屬國家所有。自治機關依法保護、開發和管理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的彙總效益,防治水害,達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自治機關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增加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對水資源實行取水許可製度和有償使用製度,依法征收的水資源費全部作爲自治州水資源涵養保護、規劃管理和開發利用的專項資金。

自治機關保護天然水域和野生的水生動、植物資源。積極擴展水産業,對漁業資源實行捕撈許可製度和春季禁漁製度。

自治機關鼓勵和幫助各種經濟組織和個人合理開發、利用及節約、保護水資源。

第四十二條 自治州的工業建設,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下,加速推進現代工業化進程,大力擴展以水電爲主的能源工業、優勢礦産業、中藏藥業,積極擴展其他工業,建立具有自治州特色的工業經濟。

自治機關引導和幫助産業建立現代産業製度,完善適應市場競爭的産業管理機製。爲産業的制造、經營創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健全面向産業的社會化效勞體系,鼓勵産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積極幫助、幫助州內産業進行科技改造。

自治機關在上級國家機關的幫助下,積極鼓勵、幫助和擴展少數民族特需商品的制造,以滿足少數民族制造生活的特殊需要。

第四十三條 自治機關對中小産業、鄉鎮産業積極扶持、合理規劃、類別指導、依法管理。

自治州的中小産業、鄉鎮産業以林牧農副土特商品和礦商品的加工爲重點,同時積極擴展傳統民族工藝品的制造和興辦第三産業。

第四十四條 自治機關積極擴展交通運輸事業,加強對公路交通運輸設施的建設、保護、管理和利用。在國家扶持下,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爲主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渠道,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擴大運輸能力。

自治機關重視擴展郵政、通訊事業,加強對郵政、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加快信息網絡化建設,提高信息化效勞水平。

第四十五條 自治機關註重城鄉建設,對城鎮實行統一規劃,體現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完善城鎮性能,加快縣城、小城鎮和集鎮建設,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城鄉協調擴展,改善人居環境。

自治機關加強對州內古建築物的保護。

第四十六條 自治州建立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采取多種所有製形式,大力擴展商貿,繁榮城鄉貿易市場。

自治州的商貿、供銷、醫藥等産業,根據國家的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定點制造政策,享受國家從投資、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的扶持。

自治機關充分利用國家外貿優惠政策,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活動,鼓勵州內優勢商品出口。

第四十七條 自治州實行並逐步完善宏觀經濟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錢的機製,幫助和促進公平、公開、合法的市場競爭,維持正常的價錢秩序,對價錢活動依法管理、監督和實行必要的調控。

自治機關依照國家規定的價錢、收費管理權限,可結合自治州的實際情況,製定價錢、收費管理辦法。

第四十八條 自治機關應當重視安全制造,建立健全安全制造各項規章製度和安全責任事故追究製度,落實安全措施,強化勞動保護,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第四十九條 自治州建立健全同經濟擴展水平相適應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適當增加社會保障資金投入,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監管力度。

第六章 自治州的財政管理

第五十條 自治州的財政是一級地方財政,是四川省財政的組成部分。

自治機關有管理自治州財政的自治權,依照法律規定自主地安排財政預算,管理收支。

第五十一條 自治機關執行省統一的財政管理體製,可結合自治州的實際情況,對所屬縣的財政體製進行調整,並報四川省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備案。

第五十二條 自治州財政依照國家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享受國家和省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財政轉移支付和民族優惠政策財政轉移支付以及國家和省確定的其他方式的照顧,同時享受省對自治州共享收入全部返還的照顧。

自治機關對上級給予自治州的各項專款,實行專款專用。

第五十三條 自治州的財政收入和支出科目,按國務院的規定設置。

自治州的財政預算支出按國家規定設機動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占比例應高於一般地區。

自治機關在執行財政預算過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支出的結餘資金和按規定留給自治州的機動財力、預算外收入等資金。

自治機關在國家財力補助和自治州財政收入不能保障工資發放和國家機關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基本支出時,報請上級財政予以解決。

第五十四條 自治機關對自治州的各項開支標準,定員、定額,根據國家規定的原則,結合自治州的實際情況,可以製定補充規定和詳細辦法,並報四川省人民政府備案。

第五十五條 自治機關執行國家稅法,除國家統一審批的減免稅收項目外,對屬於自治州財政收入的某些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的,報四川省人民政府審批後,可以實行減稅或者免稅。

第五十六條 自治州內的金融機構應當依法積極開展各項金融業務,加大對經濟和社會擴展的幫助力度,幫助自治州在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産業經營、資源開發、擴展多種經濟等方面的合理資金需求。

自治州幫助辦好農村信用社,增強爲農牧民、農業和農村經濟效勞的性能。可根據經濟和社會擴展的需要,依法設立地方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合作組織及其他金融機構。

自治州依法加強社會信用製度建設,改善金融運行環境。

自治州幫助保險事業的擴展。

第五十七條 自治州的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自治州的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管理權限,依法對州內各級國家機關的財政收支、國有金融機構、國有及國家控股産業、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應當依法接受審計的財政、財務收支嚴格實行審計監督,維持國家的財經紀律。

第七章 自治州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

第五十八條 自治機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規定,決定自治州的教育規劃和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製、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及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

自治機關積極推進依法治教,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教育進程,加強基礎教育,大力擴展職業技藝教育、特殊教育和成人教育,有計劃地擴展高等教育,重視學前幼兒教育,積極開展農、科、教結合的農村教育彙總改革,重視職工業餘教育和城鎮社區教育,鼓勵自學成才。

第五十九條 自治機關大力擴展民族教育,集中人力和資金,辦好民族寄宿製小學、民族寄宿製中學及民族中、高等職業學校。

自治州內的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招收新生的時候,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考生,適當放寬錄取標準和條件;漢族公民在州內工作、居住十年以上的,其子女在升學方面與當地少數民族享受同等待遇。

自治州應當重視民族語言文字教學,根據群衆意願和語言環境,實行漢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並行的雙語教學。自治州內的各級各類學校招收學生時,考生可以用漢語言文字或者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應試。

第六十條 自治機關重視智力投資,確保每年教育經費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和公用經費逐步增長。

自治州以政府辦學爲主,鼓勵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依法辦學,鼓勵捐資辦學和助學,對擴展民辦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

第六十一條 自治機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從政治、經濟、生活和學習等各個方面關心教師,依法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樹立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自治機關積極培養以藏族和其他民族人員爲主的師資人才,同時采取優惠措施從州外引進教師,並聘請州外教師、專家、學者來州內講學。

第六十二條 自治機關重視科學技藝事業的擴展,堅持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藝,鼓勵科技人員投身經濟建設。

自治機關從自治州實際出發,製定科學技藝擴展規劃,進行科技體製改革,建立健全科研機構和技藝推廣體系,加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和科技信息工作,推廣學術、科技成果,普及科學技藝知識,鼓勵創辦民營科技産業。

自治州的地方財政用於科學技藝的投入,應當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

自治機關維持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保護知識産權,獎勵科研學術成果和科技發明創造。

第六十三條 自治機關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文藝爲人民效勞、爲社會主義效勞,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擴展和繁榮具有民族特點和民族風格的文學、藝術、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等文化事業,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促進民族文化産業的擴展。

自治機關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衆性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衆的文化生活。

自治機關保護具有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加強對珍貴文物和民族文化遺産的搶救、發掘、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自治機關重視地方誌的編纂工作。

自治機關重視民族語言文字的研究和編譯工作。

第六十四條 自治機關積極擴展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建立健全各級醫療衛生和疾病控製機構,加強對傳染病、地方病、重大疫情的預防控製工作和婦幼衛生保健,改善醫療衛生條件。

自治機關提倡中醫、藏醫、西醫相結合,繼承民族傳統醫學遺産,推廣新的醫療衛生技藝,擴展現代醫藥和藏族醫藥事業。

自治機關貫徹執行預防爲主的方針,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全民健康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自治州加大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建立健全醫療保障機製和社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製,鼓勵興辦集體、私營、合資合作、股份製等多種形式的醫療機構,加強公共衛生、食品衛生、藥品、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保障人體安全。

第六十五條 自治州實行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鼓勵晚婚、晚育,提高人口素質,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社會擴展相適應。

自治州加強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和效勞。

第六十六條 自治機關積極擴展體育事業,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保護,挖掘整理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群衆性的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

第六十七條 自治機關重視國防教育,加強自治州內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自治機關積極推進各項民政事業的擴展,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開展扶貧濟困和社會救助,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擁軍、優屬等工作。

自治機關積極推進各項殘疾人事業的擴展,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

第八章 自治州的人才培養和管理

第六十八條 自治機關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從藏族和其他民族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類科學技藝、經營管理等專業技藝人才,不斷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采取特殊政策和優惠措施,引進急需的專業人才。 

第六十九條 自治機關根據國家的幹部政策,大力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

自治機關製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錄用、聘用辦法,加強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逐步建立健全人才市場、就業效勞體系。

自治機關在錄用公務員及其他工作人員時,對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員應當給予適當的照顧。自治州內産業、事業單位聘用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當地公民。

自治機關根據國家規定和自治州的實際情況,確定地區性的津貼、補貼辦法和離退休優惠政策。

第九章 附  則

第七十條 每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是建州紀念日,自治州休假三天。

自治機關尊重各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七十一條 本條例報請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後生效。

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條例製定實施辦法。

本條例的解釋權屬於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註徽信公衆號
遂甯宏明華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