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設新中國的初心和使命,更是經濟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擴展經曆了不平凡的偉大曆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積累了非常寶貴的成功經驗。認真總結並結合新時代實踐擴展運用這些經驗,對於推進我國經濟在高品質擴展軌道上行穩緻遠具有重大意義。
1.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擴展的根本保證。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核心工作,中國共産黨是執政黨,必須理直氣壯地擔當起領導經濟工作的職責。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凝聚起來,齊心協力擴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最大優勢,是曆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事業的需要,也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得出的最大啓示、根本結論。
當前,世界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擴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成功引領經濟擴展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擴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擴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取決於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高不高。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優勢。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核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核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牽住了核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這是我們政治製度的優勢。
我國經濟擴展進入新常態,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通過科學方法貫徹各項大政方針。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必然有利益調整、體製轉換和觀念更新。我國經濟經曆了長期繁榮,創造了擴展奇跡。改革進入深度調整階段必然帶來陣痛,甚至傷筋動骨。因此,要始終正確把握改革、擴展、穩定的關系,保持戰略定力,穩定大局、不斷進取。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防患於未然、防患於萌芽之時,製定政策的前提是針對問題、開準藥方,充分估計最壞的可能性,同時通過工作確保不出現最壞的情景,堅決守住金融風險、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底線。要堅持功成不必在我,敢於擔當、銳意改革,既認識解決經濟社會擴展中一些長期存在的難題需要久久爲功,又不能畏首畏尾,把問題留給後人,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2.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擴展中國經濟學理論。這條思想路線,貫穿於新中國經濟建設實踐的全過程。
70年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規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人類經濟擴展規律的認識。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又不斷突破對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教條式的理解,密切結合中國實際豐富和擴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認真反思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實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開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的創新,我們黨形成和擴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嶄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擴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嶄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擴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立足於我國國情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新實踐,具有強烈的實踐性。
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爲核心作爲興國之要”“擴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新理念、新判斷、新政策、新方法等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理論依據、政策框架和工作抓手,是統領我國經濟建設擴展和經濟體製改革、推動高品質擴展的根本指南。
3.必須堅持以人民爲核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奮鬥目標。中國人民從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獲得了巨大實惠,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中國人民持有了在世界舞臺上的自豪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效勞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永遠不能脫離群衆、輕視群衆、漠視群衆疾苦。
堅持以人民爲核心就是要堅持人民群衆的主體地位。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開心不開心、答應不答應作爲製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始終堅持同廣大人民群衆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在人民的實踐創造中汲取營養,豐富和完善黨的主張,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曆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擴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堅強領導核心。
堅持以人民爲核心,就要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效勞的根本宗旨,樹立真摯的人民情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奮鬥目標。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從人民利益出發,崇尚實幹、勤政爲民,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群衆有另外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爲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中國共産黨人民觀的基礎上,在治國理政的長期實踐與思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人民爲核心的擴展思想。這既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國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鮮明表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擴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爲經濟擴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製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擴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
4.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市場經濟是經濟擴展自然演進的必然選擇,是配置資源、促進創新的基礎性製度安排,是人類共有的文明成果。
改革開放前,我國高度集中的計劃體製,雖然對擴展經濟和工業化進程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其排斥利益導向、缺乏價錢杠桿等內在缺陷,嚴重束縛制造力的擴展,影響人民群衆生活水平的提高。嚴峻的現實要求中國共産黨人必須重新審視中國的擴展之路。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逐步提出和豐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我們既在深刻而廣泛的變革中堅持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又創造性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擴展市場經濟,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不斷解放和擴展社會制造力,增強彙總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達成經濟建設這個核心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爲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更加鮮明地強調不斷調整制造關系適應制造力擴展,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作爲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主線,破除阻礙制造力擴展的體製機製障礙。我們要牢牢把握市場化改革方向,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攻堅克難,要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作爲經濟體製改革的關鍵,健全市場價錢機製,增強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開放擴展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和根本要求,在開放環境中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促進分工和專業化,是提高效率、促進創新的根本捷徑和必然選擇。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的擴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爲自己擴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大膽吸收和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藝和一切進步的東西,大膽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一切反映現代化制造規律的經營方式、管理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啓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的擴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範圍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爲我國創造了良好國際環境、開拓了廣闊擴展空間。”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核心;執筆:丁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