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四川省國有産業高品質擴展的指導意見》解讀
來源:省國資委網站 時間:2019年02月19日
一、出臺背景
國有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擴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擴展階段”,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産業”,要求國有産業通過改革創新,走在經濟高品質擴展的前列。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立足新時代四川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對全面推動高品質擴展作出了戰略部署,並對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大國有資産重組整合力度,引導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産業集中,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集中,向優勢産業和主業産業集中,向規劃布局的重點區域集中,加快培育一批“千億國企”。加快推進混合所有製改革試點。推進省屬國有産業資産證券化,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
國有産業高品質擴展,要落腳到“打造一流産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上,主要體現在“支撐引領強、布局結構優,核心競爭力強、品質效益優,治理管控強、體製機製優,資源配置強、協同效應優,彙總能力強、社會形象優等方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中央對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一系列決策部署,四川國有經濟改革擴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經濟能力持續提升,全省地方國有産業資産總額7萬億元,達成營業收入8296億元、利潤總額593億元;國有資本進一步向基礎設施、公共效勞、特色優勢産業範圍集中,新興産業布局漸次展開;重點改革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1+25”政策體系落地實施,全省地方各級國企混改面超過40%,“三項製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國有産業活力動力進一步增強。但對照高品質擴展要求,對標先進發達地區,我省國有産業還存在資本布局結構不優、體製機製不活、創新能力不強、品質效益不高、協調擴展不足等矛盾和問題,面臨轉變擴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新舊動能等重大課題。必須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把質的提升與量的擴張有機結合起來,加快達成做強做優做大。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升級,將産業結構、資産結構從擴展低效、前景不佳的範圍逐步調整到未來市場需求大、盈利前景好的範圍上來。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推動“單兵突進”式改革向彙總配套型改革轉變,聯動國資國企改革,集成結構調整、重組整合、産權改革、經營體製改革等彙總效應,全面激活産業擴展內在動力。必須彌補創新不足的短闆,推動産業轉入以科技創新爲引領、協調推進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擴展軌道。必須樹立全球視野思維,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對標先進産業推進創新改革,開放式配置資源,在參與市場競爭中造就基業長青的一流産業。爲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對于推動經濟高品質擴展的決策部署,製定了《對于四川省國有産業高品質擴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二、總體要求和擴展目標
按照中央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省委推動四川轉型擴展、創新擴展、跨越擴展的要求,《意見》提出了推動我省國有産業高品質擴展的指導思想,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和全省國資國企改革擴展座談會精神,牢固樹立新擴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經濟擴展方式爲主線,着力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提高資本運營效率,着力實施創新驅動擴展、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着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製、增強産業市場競爭能力,切實履行國有産業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打造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一流産業,爲四川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作出新貢獻。
《意見》以“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合作,以人爲本、共享擴展,因企製宜、類別推進”爲基本原則,提出力爭三年優化提升、五年重點突破,達成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品質效益進一步提升、産業體系進一步精幹、資本性能進一步放大、現代産業製度進一步完善等五大目標。到2022年,支柱産業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新興産業達成細分工業領先,資産證券化率大幅提高,産業創新投入和貢獻明顯提升,全省國有産業總資産、淨資産、營業收入年均增幅高於全省經濟增長水平,淨資産收益率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力爭培育世界500強産業2戶、中國500強産業10戶以上。
三、重點任務
《意見》按照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原則,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推動國有産業達成高品質擴展的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資本布局結構,提升支撐引領的産業能級。針對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優的問題,提出推動産業積極融入“5+1”現代産業體系建設,着力優化産業布局、擴大有效投資、優化資源配置、破除無效供給,通過做優增量、調整存量、主動減量,做強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支柱産業,做優醫療健康、通用航空、軌道交通、軍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布局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藝、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改造提升交通運輸、工程建築等傳統産業,加快擴展金融、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現代效勞業,達成産業布局和資産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二是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擴展治理規範的公衆公司。針對資本流動性差的問題,提出把擴展公衆公司作爲主要形式,穩妥有序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製改革,着力擴展混合所有製經濟、提高資産證券化水平、完善資本運營平臺,通過實施産業上市計劃,加大資本運營,促進國有資本有效放大和有序流動。明確了推進混改的戰略導向(彌補擴展短闆,引入新機製等)和主要形式(擴展公衆公司、基金等),提出了推進公司製和股份製改革、完善混改政策指引、實施産業上市計劃、打造資本運營和資産整合平臺等重點舉措,包括推動國企ETF基金、國企改革基金運營等等。
三是強化創新和人才支撐,增強轉型升級的內在動能。針對産業創新能力和動能不足的問題,提出把創新作爲産業可持續擴展的首要工程,推動産業深度融入創新驅動擴展先行省建設,着力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推動重點範圍創新、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完善創新激勵機製,打造創新型産業,促進産業加快轉入創新驅動擴展軌道,明確了重點擴展方向和工作舉措,包括推動建立産業技藝創新聯盟、將重大創新轉型任務納入産業目標考核、借鑒“深圳灣”模式探索建設“園區+科技+金融”創新生態系統、實施産業家和專業化人才培養工程、製定創新激勵政策等等。
四是健全完善治理管控,打造高效靈活的現代産業。針對現代産業製度不完善、治理管控體系不規範和抗風險能力弱的問題,提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産業製度,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優化集團管控體系、提升産業管理水平、健全市場化經營機製、提高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激發産業動力活力,促進産業提升治理管控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提出了詳細工作舉措,包括加強董事會規範建設、實施基礎管理提升工程、推行類別授權經營管理等等。
五是擴大開放深化合作,構建內聯外引的生態圈層。針對産業開放配置資源能力弱的問題,提出推動産業融入“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擴展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格局,深化合作,開放配置資源,達成協同擴展。重點從優化開放布局、推動協同擴展、搭建招引平臺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擴展導向和工作舉措,包括推動産業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南向大通道建設,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探索建立共建共享和資源交易機製、推動省屬産業協同擴展等等。
六是轉變職能提升效能,健全放管結合的監管機製。針對國資國企改革聯動不足的問題,提出以管資本爲主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着力優化職能履行方式、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製、完善監管體系,提出了改革方向和重點舉措,包括精簡管理事項、優化監管方式、製訂實施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製改革方案、強化重點範圍風險防控、嚴格執行違規投資經營責任追究等等。
四、保障措施
爲確保各項任務目標順利實施達成,《意見》分別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撐、加強宣傳引導、健全評價考核四個方面提出了工作推進的保障措施。包括實施有利於國資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監管政策、加強先進産業和典型實例宣傳等等。
下一步,省國資委將積極指導和督促省屬産業圍繞《指導意見》製定實施産業《高品質擴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本産業實施高品質擴展的思路、目標、路徑以及重點工作,細化分解年度工作目標任務,落實相關重點投資項目、重點改革行動和重點工作舉措,着力推動産業高品質擴展。同時,將強化與地方國資委工作聯動,積極指導和幫助其開展相關工作,共同助推全省國資國企高品質擴展,爲四川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作出新貢獻。